辉煌成就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辉煌成就 > 正文
守正创新 提质增效 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——我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综述
作者:学工部 研工部   编辑:张邓斓   发布时间:23-12-12      点击:

我校学生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、二十大精神,全面落实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各项任务;以“围绕学生、关照学生、服务学生”为工作理念;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,抓住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两个基本点,搭建思想政治教育、成才成长服务、安全健康守护三个平台,加快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,为实现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而不懈努力。

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

党建引领聚合力,发挥组织育人功能。成立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协调、督促落实建设工作。印发《关于设立西北大学大学生社区党委的通知》,学生社区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。通过党建进社区推进育人工作协同发展,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。

校院协同发力,开展思政教育活动。系统谋划“树魂立德”工程纵深发展。围绕重要节点,深化仪式感教育,举办开学典礼、毕业典礼等全校性重大活动,书记、校长为全校学生上“开学第一课”。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举办各类讲座1000余场。实施“学以立德,才以润德,文以养德,行以践德”成长计划,每年举办校级学生精神文明知识竞赛及院(系)主题教育活动500余次,活动实现各类学生全覆盖全引导。尊重院(系)首创,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,支持院(系)建设了以“铸法中国”等为代表的“一院一品牌”思政实践项目。我校先后有5名学生入选“陕西好人”,1名学生被评为陕西教育系统“我身边的好典型”年度人物,1名学生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“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”,1名学生获“全国党史知识竞赛”一等奖。

(新生开学典礼)

师生协同育人,打造网络思想矩阵。秉承“平台融合、服务聚焦、内容为王、迭代升级”的建设思路,以“西大红帆网公众号+视频号、易班APP+学工部官方网页+学院易班工作站”的模式,打造网络思政教育阵地。开设“辅导员说”“党史小故事”“时代精神谱系”等专栏,举办西大特色的“五个一百”专项教育活动,学生主导打造西大学子“学思说做”系列网络思政品牌项目,成立“红帆”大学生党员宣讲团,选送学生代表参加“百校研究生颂百年”网络接力学习“四史”活动。不断强化网络思政建设工作,做优思政工作精品和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网络推广,累计制作优秀网络文化产品2000余部(篇),网络思政工作获国家级奖项3项,省级奖项7项,省级立项3项。

全员同心抗疫,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。组织线上“抗疫”主题活动600余次,微信公众号推出“辅导员战‘疫’在行动”“师者说”等专栏100篇。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,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平安有序返校。通过开展就业“暖”服务、就业“云”平台,降低疫情对就业创业的影响。做好“抗疫”心理护航,开通心理援助热线,编制《心理健康防疫手册》,形成学校《学生新冠疫情心理状态及心理疏导机制研究报告》,全力为全校师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。疫情防控三年,学工干部坚持封校管理24小时驻校值班,核酸检测全员参与志愿服务,主动入住疫情发生学生宿舍楼,努力将教育、管理融入到每次暖心服务中。

坚持精准施策助力学生成才成长

立足完全学分制,持续推进学风建设。主动对接完全学分制改革,加强制度建设,出台《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》《朋辈导师管理办法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本科学生学风建设的意见》和《关于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的安排意见》等文件,有力提升学风建设工作的科学化、精细化水平。立项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实践项目6项和“十大育人”品牌项目18项,有力推动“三全育人共同体”建设。坚持“把舞台还给学生”的理念,持续开展“携手砥砺奋进 共创优良学风”主题活动400余场,利用研究生学术月、新生入学教育等契机,坚持在高年级本科生、研究生、新入职教师、新上岗导师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,倡导科研诚信,严处学术不端。召开学生榜样颁奖典礼,发挥学生榜样示范引领作用,把“以生为本”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。2018年至今,5名本科生入选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,先进事迹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刊发。

精准识别帮扶,资助育人质量稳步提升。聚焦学生全面发展,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,实施“雨露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”,完善“五位一体”资助育人工作机制,通过精准识别对象、精准确定标准、精准设计方式、精准评定效果、精准导向育人,推进资助工作提质增效。搭建成长关爱、学业帮扶、励志强能“三个平台”,初步形成“解困-育人-成才-回馈”的良性循环。全面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,实现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等重点保障人群100%获得资助。荣获全国学生资助工作“推荐学习单位”,陕西省“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”,全国唯一高校代表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资助育人工作经验,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和省级优秀案例。

坚持五个强化,就创业服务持续推进。强化就业体制机制建设,出台《关于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》,落实校院两级促就业工作“一把手”工程,编制《学生就业工作简报》,落实招就联动,获得“省级先进集体4次,先进个人4次。强化精准优质资源开发,3万余家单位进驻我校优质就业库,深入开展“访企拓岗促就业”专项行动,先后与60多个地市和30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人才供需对接合作协议,推出“就业超市”“就业集市”“就业直通车”三大招聘活动,年均招聘千余场,“超市型就业平台”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。强化就业育人平台建设,依托“学生就业能力提升+”工程,年均开展就业指导活动130余场,60%毕业生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,14届毕业生曹达功获首届全国基层就业卓越奖,连续九年为每一位毕业生赠送蓝田玉印章,让毕业生思政教育更加鲜活、生动。强化困难群体兜底帮扶,做实重点群体帮扶工作,累计获批17个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。强化就业信息网络建设,全面建成“就业+互联网”体系,就业信息年推送量9000余条,日均浏览量5000余次,用户6万人。

坚持一线规则推进学生管理提质增效

育心育德相结合,心理育人扎实开展。严格对标省级示范中心建设标准,获评陕西省高校第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》,切实加强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,完善“学校、院(系)、班级、宿舍”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,夯实教育教学、实践活动、咨询服务、预防干预、平台保障“五位一体”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,建立了全体师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到位、面向危机库外学生的排查识别工作到位、面向危机库内学生的访谈追踪、关心帮扶工作到位的“三到位”工作机制。做细学生心理排查和心理帮扶工作,建立学生心理危机“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评估、早干预”的“五个早”预警机制和“一名危机学生、一名领导、一个班子、一套方案、一抓到底”的“五个一”干预机制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荣获集体国家级奖项1项、省级奖项37项,个人省级荣誉92项,立项省级以上课题15项,出版教材5部。

线上线下结合,做好日常管理工作。注重规章制度建设,具象化育人理念。出台领导干部联系学生、辅导员四进、学生请销假、学生离校去向登记、学生学习预警、联系学生家长、信息报送、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登记等工作制度规范引导师生行为。深化信息化建设,提升管理效率,建立学生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,开展数字化迎新离校请销假服务,线上就业签约申请、预约等手续。坚持民族团结教育全覆盖,举办民族文化节,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荣获“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。编制学生手册,大学生网络安全警示教育材料,违纪违规学生案例,牢固树立规则意识“基本线”。

横纵交叉结合,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初现成效。出台《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》,树立“校园就是社区,社区就是课堂”的大社区育人理念,引导各支育人力量下沉到社区,突出一线导向,落实一线规则,提高育人实效。通过易班系统,“一键式”链接校内学生25个服务项目,学生参与促进管理,设立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,发挥入驻社区学生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,强化学生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。

坚持内涵发展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

科学顶层设计,优化成长机制。严把入口关,规范辅导员选聘程序和机制。实施“赋能计划”,出台《辅导员政治理论学习办法》,开展“引航计划”、“护航计划”“领航计划”,共组织各类辅导员培训500余场(次),2000人次参训。健全考评体系,单列辅导员年度考核优秀指标,组织两年学生工作总结评比表彰,差异化辅导员岗位津贴。畅通“双线”晋升通道,出台《辅导员职级晋升办法》《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》,实行评审单列、条件单列、指标单列。构建全员育人合力,出台《研究生担任兼职学生辅导员工作实施办法》完成7批次284人的选聘工作,推动实施“壮苗计划”兼职辅导员、新选留干部担任“跨岗辅导员”工作。

理论实践结合,搭建工作发展平台。立足科研,搭建发展平台,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纳入校级人文社科类立项管理,累计立项200余个。以赛促建,提升整体素质,组织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,不断筑牢职业发展能力基础。加强标杆培育,获批“树魂立德”“红色基因”等省级辅导员工作室,成立“石榴花开”校级辅导员工作室。建立“传帮带”机制,实行辅导员导师制,新入职的辅导员每人配备1名工作导师,帮助新入职辅导员全面、快速、健康成长。

久久为功,队伍建设有成果。近年来,辅导员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1人,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,省级十佳辅导员称号2人,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5人,省级以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4人、二等奖2人,获省级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“特别表现”学员和“优秀风采”学员各1人,主持国家级思政课题(项目)6项,省级课题40余项。

上一篇:唱响主旋律 强劲正能量——我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综述
下一篇:党旗高扬 奋楫勇进 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——我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组织工作综述
    / 关闭 /